学院首页 本站首页 机构职能 高教研究所 政策法规 统计信息 发展规划 专家解读 通知公告 下载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主页>>高教研究所>>正文

《高教发改信息》2017年第3期
发布人:佚名 发布时间:2017-05-18 访问量: 次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高教发改信息

    2017年第3(总第70期)

★ 新余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改办)编       2017年4月31日

 

  

 政策法规 
   ☆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政法〔2017〕7号

   ☆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意见  教师〔2017〕2号

● 高教数字

   ☆ 校友会2017江西省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南昌大学第一

● 各地教改 

   ☆ 江西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 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 辽宁出台本科高校“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 江苏省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 院校信息

   ☆ 汕头大学:牵手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

   ☆ 山东师范大学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

   ☆ 山东理工大学一科研成果卖出5亿元天价

● 国际高教

   ☆ 看澳大利亚如何造就卓越职教专业师资

   ☆ 怎样的人才观成就了“瑞士制造”

● 学者观点

   ☆ 混合模式:现代学徒制的中国选择(范家柱)

   ☆ 从校企合作到现代学徒制 职业教育的“跨界”探求(徐健)

   ☆ 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怎样有效实施(唐立军)

   ☆ 高职需要“一专多能型”教师(胡解旺)

● 转型经验

   ☆ 现代学徒步步是“真”(河北建材职院)

   ☆ 能力本位 课程重构 项目实战 校企协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政法〔2017〕7号)

    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出以下意见:一、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机制 改革学位授权审核机制。省级学位委员会负责审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专业。稳妥推进部分高校自主审核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高校,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可不再要求培养年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加强授权监管。改进高校本专科专业设置。高校自主设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的专业,报教育部备案;自主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二、改革高校编制及岗位管理制度 积极探索实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高校依法自主管理岗位设置。高校自主设置内设机构。三、改善高校进人用人环境 优化高校进人环境。高校自主制订招聘或解聘的条件和标准,自主公开招聘人才。政府提供便捷的人事管理服务。完善高校用人管理。四、改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 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高校自主制订本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操作方案。职称评审办法、操作方案报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高校主管部门备案。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改进教师职称评审方法。高校要将师德表现作为评聘的首要条件,提高教学业绩在评聘中的比重。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五、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 支持高校推进内部薪酬分配改革。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可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加强高校绩效工资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充分考虑高校特点,重点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校的倾斜力度。高校科研人员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六、完善和加强高校经费使用管理 改进高校经费使用管理。进一步扩大高校项目资金统筹使用权。进一步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划分,逐步扩大财政授权支付范围。扩大高校资产处置权限。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 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对本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加强制度建设。高校要依法依章程行使自主权。完善民主管理和学术治理。进一步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作用。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推动学术事务去行政化。突出同行专家在科研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八、强化监管优化服务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加强协调与指导。营造良好改革环境。各地各部门要简化优化服务流程,高校教学科研人员从过多过苛的要求、僵硬的考核、繁琐的表格中解放出来。抓紧修改或废止影响高校发展和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不合时宜的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意见

教师〔2017〕2号

为深入应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教师系统),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优化教师工作治理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教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教教师管理信息化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传统手段很难做到对教师队伍的高效管理。二、准确把握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核心任务 建立教师管理信息化体系。形成教师队伍大数据。优化教师工作决策。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三、切实落实教师管理信息化的重点工作 做好教师系统建设与管理。遵循“两级建设、五级应用,分级管理、属地运行,统一规划、地方定制,及时更新、深度使用”原则。支持教师精准培养。促进教师培训专业化。用教师队伍大数据,分析教师培训需求,为设计培训项目、开发培训课程、评估培训质量等,提供有力支持。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推进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推进培训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培训学分的累积、转换和应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改进教师管理服务。实现教师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四、有效建立教师管理信息化的保障机制 强化组织保障。安排专人负责,为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提供人员保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做好本校教师管理信息化的组织保障工作。强化经费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大教师管理信息化投入力度。强化安全保障。强化督查落实。要将教师管理信息化列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

校友会2017江西省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

南昌大学第一

2017年4月25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发布。

在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中,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跻身江西前5强。在2017江西省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居前5。而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列江西省2017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前5名。值得关注的是,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高校入选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水平最高,最具示范引领作用。

江西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  

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中国教育报4月19日报道:4月17日,江西省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创江西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鹿心社指出,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深入聚焦重点任务,抓好课堂教学,结合江西实情,顺应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和青年学生的思维特性,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好哲学社会科学课,用好社会实践“大课堂”,畅通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用红色基因扬正气、抗干扰、创品牌,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鲜明凸显。同时,加强队伍建设,推动高校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与组织保障强而有力。运用新媒体新手段,树立互联网思维,建设好网络平台,引导好网上舆论,优化好网络生态,深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在创新中丰富发展。

 辽宁出台本科高校“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突出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要求                        

    中国教育报4月1日报道:辽宁省教育厅日前印发《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学校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两个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引导,深入推进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从2015年底开始,辽宁省教育厅先后支持两批21所学校和30所学校的200个专业,开展学校和专业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目前,承担试点工作的高校占地方高校的85%。两个评价指标体系均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评价要素3个部分。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学校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从办学目标、专业结构、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应用研究与创新、制度与保障、特色与辐射作用等方面明确了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基本要求。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从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质量保障体系、特色与辐射作用等方面明确了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目标与任务。今年,辽宁计划遴选10所试点高校和100个试点专业,建设省级转型发展示范校和示范专业,探索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同时,通过推动校企联盟建设,加快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对接,支持建设产教融合二级学院、校企合作服务面向改革试点专业和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持续推进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工作,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人才供给结构,提高应用型人才供给质量。

江苏省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江苏省教育厅4月6日消息:江苏省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一、师德为先,培育良好师德师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明确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以崇尚学术为基础。二、分层分类,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将本科和高职高专教师职称分开评聘,分为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和开发应用为主型四类进行评价,针对艺术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专职辅导员、教育管理研究人员等制定专门的评聘条件。2017年将全面下放本科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权,并用2—3年时间完成高职高专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工作。鼓励高校分类制定考评指标和办法,如将教学研究成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在社会服务评价中,注重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与社会服务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创新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省财政每年投入2亿元,实施特聘教授计划、创新创业人才计划、“333”工程、青蓝工程、创新团队等高层次人才计划等。省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计划,每年选派350名左右教师赴世界排名前200强高校中具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院系或世界顶级科学研究机构开展为期1年的访学研修;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每年培训高职院校青年骨干教师4000人;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发展中心,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汕头大学:牵手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

中国教育报4月28日报道:近日,汕头大学与思科系统国际有限公司签署关于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整合汕头大学独具创新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思科的技术优势,携手开启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新篇章根据备忘录,汕头大学计划在5年内利用思科投入的各项资源培养学生2000人次,组织教师参加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万物互联基础等课程培训,同时把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物联网基础、移动设备基础等课程与汕头大学课程进行融合并纳入教学计划;思科将提供课程和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源、思科教育云学习平台、网院项目支持等用于汕头大学学生培养,通过思科授权教师培训中心免费为汕头大学提供师资培训,为满足相关标准的学生提供国际职业认证考试支持。同时,双方将建立一支“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计划安排思科工程师定期到汕头大学进行实践类课程教学,汕头大学鼓励教师加强工程技能教学能力。

山东师范大学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

    山东省教育厅4月1日消息:山东师范大学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学校建立134个辅导员博客、26个团学组织微博公众号、38个思政专题微信公众订阅号、78个各级各类网站,用“网言网语”讲述学生听得懂、喜欢看、愿转发、爱点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帮助学生解决入学适应、专业成长、情感发展、就业创业中遇到的问题。用足用好课堂教学。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资源库,把名师大家、党政领导、企业高管等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请进思政课堂。加大实践课程改革力度,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现实。结合时政教育、国情教育、职业教育、公益教育等,组织开展全运会志愿服务、“青春助力中国梦”、“重走长征路”红色体验等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导师制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个班级、社团至少配备1名本科生导师,已选配导师1200余人。本科生导师通过开设入学讲座、职业生涯规划、谈话谈心、指导实践、开展家访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学业问题和生活问题。开展优秀本科生导师、大学生良师益友、优秀研究生导师、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并将评选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晋升挂钩,激发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山东师大之春”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为龙头,以提升综合素养为主线,以弘扬齐鲁文化为特色,打造“社科大讲坛”“湖畔思享会”“辅导员工作论坛”等校园文化品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山东理工大学一科研成果卖出5亿元天价

中国教育报4月11日报道:长期以来,全球聚氨酯产业一直沿用物理发泡剂技术,虽然发达国家已研发出第4代产品,但依然未能解决破坏臭氧层、造成温室效应的难题。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毕玉遂率领的研究团队,历时13年于2011年发明了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这一科研成果问世,摘掉了“聚氨酯产业破坏臭氧层”的“紧箍”,为产业发展找到新出路。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该成果为革命性颠覆性的发明,毕玉遂教授团队“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该成果已申报了新物质注册,并取得了由美国化学会认定的新物质注册号。该成果既清洁环保又可降低能源消耗,经济价值巨大。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外墙保温和板材生产,在其他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试验也已全面展开。这一专利技术被淄博市临淄区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5亿元人民币买断20年独占许可使用权,并已拨付4100万元首付款。

看澳大利亚如何造就卓越职教专业师资

    如何培养卓越的专业化职业教育师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各经济体为保证本国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澳大利亚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向来注重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

专业资质与能力要求澳大利亚对职教教师任职资格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具有5年行业工作经历或商业工作经历;受过大学教育和相关专业培训,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获得国家四级(AQF4)资格证书并经过工作场所的训练。符合以上条件应聘人员需先做兼职教师,经过5年以上的教学实践才能转为正式教师。TAFE(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作为公立职教机构,特别强调教师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仅要具有双师资格,即具有某一专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还要具有双重经历,即具有在某一专业领域工作经历和经验的同时具有教学经历和经验。澳大利亚革新与商业技能委员会(IBSA)制定了职业与培训教师的能力框架,包括4项工作领域能力即教学能力、评估能力、行业与社区合作能力、系统与合规能力和6项技术领域能力即领导能力、处理宗族事务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团队与交往能力、基于证据的实践与研究能力。

专业化的培养途径澳大利亚的职教教师可以修读并取得证书的课程涵盖了从国家资格框架四级(AQF4)到九级(AQF9,硕士水平课程)的一系列培训包和课程。为保证培训课程科学化和规范化,培训课程以与职业资格证书和学位证书相挂钩的培训包形式出现,全国约有14所高等教育院校可以为职教教师提供副学士学位以上的学位证书和文凭的各种教育及培训。教师发展阶段不同,培训侧重也不同。   初始阶段主要是对初任教师提供入门级课程培训,使他们具备职业教育教学资格并了解在职业教育制度环境中如何开展工作。该阶段集中培训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培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中间阶段侧重于巩固先进性和创新性教学实践;掌握高水平的教学、学习和评估理论;专家单元(在线、远程和工作实地)帮助处理行业、学科知识或具体问题。在此阶段,教师要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或培训以更新专业知识、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提高教学和培训技能,可通过培训获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终极阶段针对能胜任教师工作并具有相当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致力于培养专家型资深教师。培训主要侧重:专家型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实践;广阔的教学、学习和评估的先进理论;专家单元(在线、远程和工作实地)帮助处理行业、学科知识或具体问题。澳大利亚重视职业教育专家型教师培养,主导教师职位薪金极高,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

对我国职教的借鉴首先,要有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标准化的顶层设计。澳大利亚通过国家培训框架体系的制定,形成了国家层面的统一的认证和培训体系标准,并以国家战略的高度推动了该体系的实施,成效非常显著。职业教育标准化的顶层设计保证了技能化劳动力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培养在体系和制度上的保障。  其次,要有严格的专业资质和能力要求,以及科学、完备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澳大利亚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资质和能力要求非常严格,只有具有大专文凭并具备5年以上的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和国家四级资格证书才可以应聘职业教育教师的岗位。在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上,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学院和大学提供了包括从普通教育证书到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学位证书在内的完备的证书体系。专任职业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修业时间获取不同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更高级别的文凭,这些都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上升的通道和路径,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再次,要有高品质、规范化和持续更新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包。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专业化师资的培训包设计,保证了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课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高品质和严格的培训以及培训包教育的实施是建设高素质高技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核心。为了保证培训包的内容和要求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未来技术需求,澳大利亚行业技术委员会定期对培训包进行更新,在与行业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协商后,提交到国家质量委员会许可和公布。   最后,要重视初任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和教师个人的专业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通过对初任教师提供入门级课程培训和资深同行指导实践,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中间阶段,通过对高水平教学、学习和评估的理论的学习,巩固教师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教学实践。终极阶段以培养教师成为专家型的资深教师为目标,提高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此外,澳大利亚注重职教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教师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或培训以更新专业知识、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提高教学和培训技能、获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由此可见,要想解决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包括国家培训框架体系、完备的学历学位证书体系、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标准化的培训模块体系。标准化、科学化的顶层设计将为我国职业教育高品质专业化师资培养提供体系和制度上的保障。(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李一  中国教育报44

瑞士本土没有一块铁矿石,却生产出有超高附加值的瑞士军刀和手表

没有一株可可树,瑞士的巧克力却香飘世界

 怎样的人才观成就了“瑞士制造”

2009年以来,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瑞士连续8年被评为最具竞争力国家,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主要归功于高附加值的瑞士制造,而支撑瑞士制造的正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瑞士的职业教育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职业概念从家庭教育开始瑞士从学校到社会都重视职业启蒙教育和职业指导。瑞士鼓励父母带子女去体验他们的工作;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视孩子的生活技能教育。从小学开始,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并实施职业启蒙教育,系统化和校内外配合的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发展之路,顺利实现从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过渡。瑞士教育体系从初中后开始分流,2/3的初中毕业生选择职业教育,1/3选择普通教育。但是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以后也可以回到普通教育;选择普通教育的学生也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到高等职业教育也是畅通的。瑞士能实现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衔接、贯通,依靠的是瑞士的资格证书制度,瑞士国家资格框架对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中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这也实现了教育与劳动市场之间的沟通。

风险防范解企业后顾之忧学校提供职业指导和帮助,教授本行业理论知识;企业提供实习场所,有专门的师傅负责技能的教学和培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一般来说,想选择职业教育的初中毕业生,首先要向学徒培训企业提交申请,学生与企业达成一致意见后,再报备相关政府管理机构、签署学徒合约,然后进入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企业学习和学校学习时间安排由校企协商决定。学徒的考核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分值各占一半。瑞士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双轨制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然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最大风险是培养的学徒去其他企业就业,这一风险主要存在于中小企业。为防范这一风险,保障中小企业利益,瑞士《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实行职业教育基金制度,目的是让行业内所有企业共同分担职教费用,也就是说无论企业是否参与学徒培训,所有企业要向行业支付培训费用。职业教育基金用于本行业的教育培训,并对参与学徒培训的企业提供经济补偿与资助,形成风险由行业内企业共同承担的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参与学徒培训企业的利益。

文化观念重职业技术发展瑞士受德语文化圈影响、企业以与职业学校合作为荣和瑞士人务实的人才观等这些文化因素,为瑞士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德语文化圈国家历来有崇尚技艺的传统,德语中有句谚语手艺能从土壤中获得黄金,瑞士人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理念。瑞士企业以承担职业教育为荣,瑞士有30%的企业提供职业教育培训。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一定是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不但能获得税收减免和补助,还能获得廉价劳动力,从学徒制培训中获利。瑞士企业用人标准是够用就好,人才评价标准与学历无关,没有高学历浪费现象。只要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有一技之长,符合岗位要求的都是人才。瑞士人不迷信上大学,青年人中有普通大学文凭的仅为20%。正是这种务实的人才观成就了瑞士职业教育的成功和高品质的瑞士制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佛朝晖  中国教育报4月21日

混合模式:现代学徒制的中国选择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共同合作、双元育人的职业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有哪些成熟模式可供借鉴?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实践现状如何?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合理选择现代学徒制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国际经验突出企业或工作本位。德国双元制模式是现代学徒制国际典范,由企业和学校按照人才需求,双元联合培养、共同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学徒一般每周1-2天依据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在校学习理论,3-4天依据行业组织制定的全国统一的职业培训条例在企业学习专业技能。美国合作教育模式是把课堂学习与生产中的工作经验学习相结合的一种结构性教育策略,它从未来职业的岗位能力出发,确定能力目标,而能力目标由若干个子目标构成,并由若干个企业承担培训工作,课程专业性与实用性并重。    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英国三明治模式是由国家主导的学徒制模式,学校或培训机构自制教学计划,以学习-实践-学习的产学结合模式教学,学徒工读交替,一段时间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在企业实习。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由国家统一制定资格框架、质量框架及培训包,行业或企业增设特色内容,企业与学校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学徒80%时间在行业或企业工作场所学习,20%时间在学校学习。日本产学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及科研单位等多种教学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获取直接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主要特点是政府全面主导、企业为主体,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人员与实习岗位,学校根据企业要求,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

现代学徒制的中国实践院校-企业合作模式由院校与单一企业合作开展,受到单一企业规模、主导产品的市场生命力等要素制约,通常跨国企业或大型企业的合作比较稳定,小型企业的合作则具有较大风险。院校-园区合作模式依托产业园区或工业园区的力量,校企开展合作。院校-行业合作模式依托行业协会平台,行业内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院校-集团合作模式依托企业或职教集团平台,集团内企业与院校开展合作。院校-联盟合作模式依托职教联盟平台,联盟企业与院校通过强强联手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院校-大师合作模式则响应国家重振工匠精神的号召,主要是在以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传统医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行业拔尖技能人才命名的各类技能大师工作室内开展培养。

现代学徒制的中国选择就我国现代学徒制运行情况而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已成为现代学徒制办学理念,但是具有国家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还尚未形成。在国家尚未出台现代学徒制条例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只能根据不同的现代学徒制合作对象,选择相应的合作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以寻求突破。从整体上看,我国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选择呈现出国外模式借鉴消化与国内模式自主创新并存的局面,各种模式相互交错、相互融合,是一种混合模式。中国制造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现代学徒制的中国品牌保驾护航,国家已把职业教育放到了实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地位。通过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一定能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主体、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形成现代学徒制的中国品牌。(浙江省嘉兴市职业教育教研室 范家柱  中国教育报4月11日

从校企合作到现代学徒制

职业教育的“跨界”探求

当学校教育因为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对大量技术工人的需要而渐成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之后,传统的学徒制沦为了学校职业教育的补充。在职业教育学校化之后,学生能在极短时间内获得专业知识的批量信息,而从应知应会再到知行统一的职业能力则需在工作场所形成与检验。人们发现,仅仅依靠职业学校不能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做中学、学中做才是职业教育跨界教育的表现形式,人们对学徒制有了更为全新的认识。

首先,现代学徒制是一体两翼架构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一体本义指基于育人目标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引申为基于协同发展的学校与企业关系密切犹如一个整体。两翼,宏观看就是教育界产业界,微观看就是学校企业,就像鸟之两翼,共同推进实施。

其次,现代学徒制是双向跨界的职业教育实践机制。职业教育具有天然的跨界特征,但职业教育的跨界不是教育界产业界单向跨界,而是基于育人目标的双向跨界。现代学徒制是推进双向跨界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在我国目前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教育部推进的以院校为牵头试点的现代学徒制;二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进的以企业为牵头试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二者的立足点不一样,前者针对的是未入职的城乡新增劳动者,后者是为已在企业就业或转岗的职工提供的职业能力提升服务,但二者的目的一样,就是要推进教育界产业界双向跨界。就职业院校来说,与企业开展招工即招生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可使校企合作走向深入,如果企业先期介入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可以在已招学生的基础上与企业实现招生即招工的合作,目前试点的企业多数选择后一种模式。

再次,现代学徒制是三方联动的职业教育运行形式。第一层次的联动是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作为提供准公共产品服务的职业教育,其举办主体是政府,政府必须在现代学徒制中发挥主导作用,以适当方式干预,包括将现代学徒制试点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战略、国家相关部门行政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家制定统一的学徒培训教学标准等。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经验告诉我们,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必须引入强有力的国家要素,以引导和平衡合作中的矛盾。  第二层次的联动是学校、企业、家长(学生)三方联动。我国主要实施的是初中后普职分流,职校新生多数在16岁左右,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可与高职院校学生签订用工协议,却不能与中职学校学生及家长签订用工协议。因此,学校与企业签订的是联合办学协议,引入学生方的协议是联合培养协议,此协议虽对学生具有一定约束力,但必须有学生退出和企业遴选等双向选择条款,即便不具有劳动合同法的约束力。  第三层次的联动是学校、教师、企业三方联动2016年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职教教师尤其是中职学校教师也应参照执行。对于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徒制试点兼任专业指导老师,可以依据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出台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执行,以构建校企共同组成的现代学徒制教师队伍。(江苏省海安教育局 徐健  中国教育报411

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怎样有效实施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强调教育评价中的社会参与作用,从法律上保障作为独立第三方的社会力量参与评估,形成了政府主导监管、专业机构(社会第三方)设计实施的基本运作模式。积极推进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引入社会专业机构评价教育质量,检验办学效果,监督政策实施过程,逐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对分开又相互制约的教育治理体系,符合国际教育评价的通行做法和主要趋势,有利于重构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提升我国教育治理水平。

开展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的实践探索一是开展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的政策体制逐步健全完善。北京2016年印发了《关于深化北京市教育督导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上海、重庆等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同时,加强教育督导职能机构建设,探索教育评估监测工作归口管理机制,管办评分离的教育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二是开展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设立教育评估院和评估监测中心等机构,委托开展教育评估监测项目,加大培育第三方机构的工作力度,直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监测。北京制定实施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工作暂行办法》,对委托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的主要事项、工作程序、各方权利与义务等内容明确界定,确保规范实施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保障政府购买服务的质量。

需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一是加大力度培育专业化的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机构。要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改变对第三方评估机构单向命令的管理方式,尊重并确保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要创设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有序开展委托实施第三方评估监测工作;鼓励财政资金或民间资本进入第三方评估监测领域;要加强社会性专家组织和专家库建设。   二是努力破解有效实施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的体制机制难题。强化教育监督监管,提升教育评估监测专业化水平。要切实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通过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为推进实施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释放体制引力、机制活力和内需动力。  三是加快建立健全有效实施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的政策标准。加快建立健全教育评估监测体系,制定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项目清单,采取自主、委托、合作等多种途径研制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评估监测标准、工具、规程,形成系列教育评估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为有效实施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提供基本遵循。  四是加快创建完善的教育评估监测基础数据信息平台。应以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为基础,建立数据填报、采集、接入、生成及兼容系统与工作机制,形成包括基础性数据、条件性数据、过程性数据、结果性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实施基础评估、数据挖掘、系统分析、综合评价,构建高水平的教育督导评估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强化教育督导评估的数据支持、信息支撑、管理保障与服务决策能力,提升教育评估监测的信息化水平。  五是进一步强化教育评估监测结果的使用效能。关键在于结果公开、评用结合、奖惩挂钩和社会监督,基础是高质量的评估监测成果;要健全完善教育评估监测结果发布的相关制度,坚持谁组织、谁发布、谁负责,实现教育评估监测结果分级发布,接受社会监督;还要建立健全教育评估监测结果问责机制。 六是加大对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实施的监督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加强监管体系建设,靠制度约束第三方行为,对承担评估监测项目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全流程全方位监督。充分发挥媒体等社会公众力量的监督作用,形成多元开放的监督闭环。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机构、对有资质不符合规定和违法的机构行为,必须及时清退、纠正和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营造良好的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氛围秩序。(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唐立军  中国教育报46

高职需要“一专多能型”教师

学术研究与教学本来就是一体两面,既不应该也不可能针尖对麦芒。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何教师都必须进行形式多样的学术研究。高职院校应将教学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巧妙渗透于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一流的职业教育必须首先有一流的教学,一流教学的本身就蕴藏着深厚的学术思想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任何高职院校教师要想成为学生景仰的名师,需要高度重视教学的学术应用的学术之间的有机联系,了解课程体系所涉主要内容的发展轨迹和科学前沿,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心理状况,采用最优、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立体传媒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远,学生获得一般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储备日益厚实,传统教育中的一桶水理论和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渴求。在这种新常态下,教师只有更多付出、更加深入地开展探索式、研究型教学,才能奉献高质量的教学。高职院校既要确保教学的学术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也需要高度重视应用的学术,高水平教师应当成为将二者无缝对接、有机融合,集理论探索与专业实践于一身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广东省嘉应学院教育科学与发展规划研究所 胡解旺   中国教育报4月25日

河北建材职院探索“校园式现代学徒制”,将真货、真钱、真账

交给学生管理,真岗实干,真正实现学做一体、理实一体、工学一体

现代学徒步步是“真”

李继康是团中央阳光奖学金优秀奖及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获得者,曾带领由三个年级同学组成的团队参加2016年第四届全国电子商务实战技能大赛获特等奖,名列本科、高职、中职三组综合排名第一。李继康的快速成长,得益于河北建材职院探索多年的校园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真学真做,打造全真实践环境如何让经管商贸类文科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实践、提高岗位职业能力?河北建材职院财经管理系教授宋红霞和她的团队提出校园式现代学徒制的构想并进行了深入实践。该团队2005年建立会计综合实训室,组建了学生为主的超市门店管理机构,学生负责商品采购、销售及账目管理,进行真实业务的会计核算。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真实的,商业营销的流程及会计核算的流程是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也是真实的,真正实现了学做一体、理实一体、工学一体。宋红霞及其团队借鉴西方教学理念,按照工学结合培养模式,2014年在校内建立商贸全真综合实训中心,为经管商贸类学生提供多岗位全真实训,实现了实践岗位与经营过程的对接,将出纳、会计、收银、理货、库管、采购、策划、营销、电商运营、报税等专项能力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

 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商贸全真综合实训中心运行过程中,逐步形成以学生为员工主体、教师为经营辅导、企业师傅为顾问指导的三位一体实践平台。实践中,突出学生的经营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员工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敢于实践、勤于实践、乐于实践的内在动力,切实提升他们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企业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师傅)担任顾问,负责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并参与实训中心业务咨询;专业教师通过和学生互动,积累实践经验,做到教学相长。

 同一时空,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在校内商贸全真综合实训中心,课上课下,课内课外,学生可以随时转换学习者和职业者的角色,随时进行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的交替,可以进行多岗位的轮换,无须在校园企业之间来回奔波,不出校门就能在同一时空完成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实现上岗零距离、职业素质与岗位要求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培养目标。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引入校内商贸全真综合实训中心,制定岗位职责、设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完善员工考核标准,促进了学生由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角色适应与转换,同时也保障了实训中心在经营中不亏损、保持一定利润,正常、高效、可持续运转。将企业工位和门店引入校园,将企业培训课程前置到校园内进行,使企业培训成本分解转移到学校,同时丝毫不增加学校人才培养成本的额外支出,又降低了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的责任与风险,可谓一举多得,从根本上破解了现代学徒制实践中遇到的校热企冷难题。(本报记者 钟伟   中国教育报418日)

能力本位 课程重构 项目实战 校企协同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

2008年起,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营销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开展了“基于岗位核心技能培养的营销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先后组织了6次营销行业和企业调研,对营销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工作和营销人员素质构成进行了分解,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重修课程教学标准、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全方位推动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开创了课程建设的新路径。

总体思路能力本位:对目标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出列入人才培养的五大岗位核心技能为市场信息调研与分析能力、销售和市场开发能力、客户关系维护与管理能力、营销项目策划与执行能力、互联网商务活动运用能力,以此构建岗位核心技能课程模块,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课程重构: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将典型营销任务改造成教学项目,重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同时,改革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完成一系列营销任务,并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积分累计、竞赛引领等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联系起来。     项目实战:开发基于实战的50个核心课程模块,并建设配套案例项目库、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战项目库、专业和核心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库,实现课程教学的模块化”“项目化”“实战化”“信息化,推动任务驱动式、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企协同:与广州地区商贸行业,包括珠江啤酒、广州弈翔咨询等2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签订合作育人协议,共同设计课改方案,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过程、组织技能竞赛、承担研发项目,全方位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校企协同,保证课程改革与创新成效。

解决的主要问题全面融入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建设基于项目实战的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教学模块库、案例和实战项目库、网络学习资源库,解决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脱节、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脱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脱节的问题。通过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竞赛引领、翻转课堂、积分累计等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创新,解决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足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协同育人平台实现校企“六协同”,协同设计课程改革方案、协同制定课程标准、协同开发教学资源、协同组织教学过程实施、协同组织技能竞赛、协同承担来自政府部门、社区、企业的社会服务项目,解决课程建设行业企业融入缺位问题。

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明确了在校企协同育人环境下,协同各方在课程开发、教学实施中的责任;创建并实施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本位、课程重构、项目实战、校企协同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理念;创新了符合高职人才培养任务驱动”“竞赛引领”“课堂翻转”“积分累计的学习机制和评价机制。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提升了教学团队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这个平台兼职教师不断被引入到专业教学团队中,更为课程项目化教学和实战、工学结合教材编写、资源库建设创造了条件。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彻底转变。(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李艳娥 吴勇 燕艳    中国教育报427

        
相关新闻:
江西教育网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新余学院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阳光大道2666号新余学院行政楼202、203、204室|邮编:338004|办公电话:0790-6666182 0790-6666979